走向新世界: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“世界”概念的形成与演变
走向新世界: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“世界”概念的形成与演变

走向新世界: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“世界”概念的形成与演变


标题: 走向新世界: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“世界”概念的形成与演变


作者: 邱伟云,郑文惠


第一作者: 邱伟云


机构: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,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


期刊: 南京大学学报


发表日期: 2020-10-25


论文摘要: 从数字人文"巨观"视野与"数据驱动"角度出发,审视中国近代"世界"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轨迹,通过演绎量化与确认命题,运用时间序列方法,发现中国近代"世界"概念的三大核心"共现"概念依序分别是"文明""主义""革命"。研究发现,"世界"概念在1899年后开始涌现,原来作为"中国"概念核心内涵的天下观逐步瓦解,转换成了万国世界观,"中国"概念内涵从"天下中心之国"转向"国名"之意。1898年后"文明"与"世界"概念以稳定比例共现,代表的是"世界"概念的"文明化"趋势,晚清知识人接受"文明史",表示愿意进入西方的普遍进化时间中;而对"世界"概念的使用,表示愿意进入西方的普遍进化空间中。这使"世界"概念具备了西方现代性视野下的进化特性。当"世界"与"主义"概念开始共现后,"世界"概念就逐渐从传统包容一切时间、空间的"虚世界"概念逐渐成为具有排他性与一贯性的"实世界",此即受到"主义"概念影响所致。晚清之际即有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、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讨论,但当时肯定的是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而非世界主义;然而到了民国时期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,才转为抛弃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而转向世界主义,正是在此语境下,...


知网阅读链接: 点击跳转






提示:本站使用最低限度cookies来确保基础功能实现。 View more
同意
拒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