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的数字人文探析——以1938—1949年现代长篇小说批评文献为中心 标题: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的数字人文探析——以1938—1949年现代长篇小说批评文献为中心作者: 陈思广,王清第一作者: 陈思广机构: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期刊: 天津社会科学发表日期: 2025-04-22论文摘要: 1938—1949年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文献数量呈稳步增长、而后迅猛增长、最后下降的态势,其批评话语具有三种形态:一是文学的本体批评与“五四”精神得以彰显,时代性诉求相对弱化;二是批评中的现实主义一元化外逸并功利化;三是左翼批评中政治话语渐至增强并高度强化,政治标准成为解读作品意蕴的唯一标尺。同时,复兴期的批评话语呈现出两种新质:批评者重启民族国家视阈,话语中包纳解放战争与斗争的双重指涉;确立以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“为政治服务”的批评标准为中心,批评实践发生根本性转向。就单个文本而言,《骆驼祥子》的批评最为突出,呈现出四种既定视野与两种倾向。四种既定视野是:对文本的社会意涵的定向;对“农民进城”与人格问题的聚焦;文本的域外接受与国际传播视野得以开拓;对小说京味特征的认可。两种倾向是:批评者以理念的代替现实的,以未来的要求历史的;小说本体诗学的非功利性空间得以保持。关键词: 1938—1949年; 数字人文; 现代长篇小说批评DOI阅读链接: 10.16240/j.cnki.1002-3976.20250421.002